陈嘉谟(公元1874―1950年),字岘亭,北汉乡后边庄村人。 清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4年)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, 自幼在本村私塾念书,19岁考人北洋速成武备学堂,学习二年。 毕业后在北洋军阀冯国璋部历任排长、连长,很受冯器重。二十 五岁与冯国璋的侄女结婚,后晋升为营长、团长。1919年在直系吴佩孚统帅的第二十五师任旅长。1921年,在湘鄂混战中受伤,1922年任二十五师师长。1926年2月14日,湖北督军萧耀南暴死,陈嘉谟继任湖北督军职务。 1926年5月,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。同年8月26日,以叶 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,开始攻打湖北咸宁的汀 泗桥、贺胜桥。北洋军以吴佩孚、陈嘉谟为首,指挥两万多人据守顽抗,经过一天多的激烈战斗,于8月27日夜,北伐军攻占了汀泗桥、贺胜桥。吴佩孚、陈嘉谟退遁武汉,9月6日,北伐军又攻克汉阳,7日占领汉口,吴佩孚令陈嘉谟、刘玉春死守武昌,北伐军将其围困一个多月,直至弹尽粮绝。10月9日,吴佩孚见大势已去,便偕部下靳云锷、杜西钧乘火车北逃。10月10日,北伐军攻破武昌城,俘敌万余名,陈嘉谟、刘玉春也做了北伐军的俘虏。 陈嘉谟性格直爽倔强,信佛经、善书法,好嗜鸦片。但平素不讲究穿戴。在北洋军任职期间,鞋袜始终让家人自做。1928年被北伐军释放后,一直在天津日本租界区住闲。在此期间,蒋介石曾以每月三百元的许诺,让其出任国会议员,被拒绝。1937年“七·七”事变后,日寇又请其“出山”,也未答应。陈在津期间,没有经济收入,一切开支都靠家中供给。1930年曾回老家一趟,将房屋拆卖一处,1950年镇压反干革命时被关押,不久病死,时年76岁。 |